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的代表之一,70%的技术创新成果来自其中、80%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 90%的高新技术企业。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中心发布《中国民营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69.6万件,排名前十位的国内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据七席。这一数据与政策支持紧密相关。2021年,国家首次允许企业10月预缴企业所得税时,提前对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进行加计扣除,相当于让企业至少提前3个月享受了全年四分之三的优惠。不仅如此,政策先后将制造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为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
《报告》数据显示,研发投入前 1000 家民营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 1.08 万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投入的 38.58%,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的50.16%。较上年增幅为53.60%,其中国内有效专利为499265项,增幅为28.25%,国际有效专利为134657项,增幅为474.65%。当前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达到76%以上,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2012年的50%提升到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的100%。
以 5G 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覆盖生活多方面。高速、大容量、低时延的新一代通信网络,让数据传输和处理更快捷,万物互联成为现代主流生活运作方式。因此信息技术成为创新技术的热门领域。同时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大数据、智能人工融合各行各业,成为转型升级的基层逻辑。
这一逻辑同样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家电制造业。在政策感召和环保理念的普及下,使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或车载动力作为动力来源,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被关注。当前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普及,大众传统的化石能源消耗方式被改变,绿色、低碳的技术被不断扩展边界。
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入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着力解决技术“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推动实现专利创造由多向优、由大到强的转变。近三年,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速达49.25%,企业正逐渐走向创新舞台中央,成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加大。
科技创新要落地到具体的区域、产业和企业上,三大要素共进共促,才能形成代表国家和地区争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的关键力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应结合自身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能力优势,共建产业链、共促创新链,形成城市群的创新能力。报告指出,大湾区的创新资源要素在深港两地、珠江两岸、四大核心城市之间跨河、过江、越海,频繁流动、深度共享。这背后依托的是大湾区科技和产业创新的“三大利器”:区域产业集聚平台、大科学装置平台和企业开放创新平台。